试题详情
-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某镇14岁的男学生姚小明,上语文课时不遵守课堂纪律并与语文课老师顶撞,该老师把他交给班主任处理,班主任又把他交给学校党支部书记处理,书记对姚小明进行了批评后,班主任又把他送回其爷爷家。次日和第三日,小明多次找学校要求返校上学,学校未同意小明返校上学,而是把小明向语文老师认错作为返校上课的前提条件。小明的家长向县教委反映问题,该校仍未让小明上学。小明将学校告上法庭。江夏区法院判决学校向小明书面赔礼道歉,立即让小明回校上学,并赔偿小明经济损失600元。本案受理费300元,其他诉讼费190元,原告负担200元,其余由被告承担。 问题:结合运用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分析法院判决的合理性。
- (1)学校侵犯了小明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为接受教育,要求国家作出相应的行为的权利,即公民获得均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的权利,包括上课权、教学设施使用权、获得公正评价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第42条: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和"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第4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3)学校不让小明回校就读,侵犯了小明的受教育权,所以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
-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
- 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 机械识记
- 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是()。
- 课程计划的制定最终取决于()
- 现行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和施行的
- 分组教学是个别教学的一种形式。
- 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
- 某教师上课经常迟到,他的行为主要违反了(
-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归因方式预测其后继的学
- 共青团活动的作用和意义有()。
- 社会性动机
- 教育可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
-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 简述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
- 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 我国古代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
- 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归因总是与( )联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