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公孙鞅曰:“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语曰:‘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指出下文中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并分析其形式和功能。
-
①判断句:
A.君亟定变法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之也,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B.法者,所以爱民也,形式:主语+者+谓语+也,表示类属关系
C.礼者,所以便事也,形式:主语+者+谓语+也,表示类属关系
②被动句:
A.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
B.有独知之虑者,必见骜于民
这两句都用“见+动词+于+名词”的形式表示被动。都用“于”引进动作的施事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籀文
- 写出与下面的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说明它
- 发音时()的辅音叫做浊音,声带不颤动的辅
-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指出
- “家给人足”中“给”的意义()
-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
- 韵的构成条件是主要元音 都相
- 近代汉语语音的代表性音系是()
- 大篆的名称始见于()
- 举例说明如何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
- 古代汉语的名词有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
- “日薄西山”中“薄”的意义()
- 将下段古文译成现代汉语。文中的很多单音词
- “一鼓作气”中“鼓”的意义()
- 秦国文字直接承袭()的文字。
- 汉语古音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 《广韵》由陈彭年、丘雍等再度重修,成书于
- 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字母系统是()
- “防患未然”中的“然”的意义()
- 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