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了支,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唯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用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说明文中“者”的词性及用法。
- 凡吏于土者、凡民之食于土者、怠其事者、有达于理者
以上四例中,“者”都是指示代词,用于复指前面出现过的人或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皓首穷经”中“穷”的意义()
- 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
- 写出与下面的简化字相对应的繁体字,说明它
- 汉语音韵学产生于两汉;()出现了韵书。
- 图画文字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
- 古代汉语谓词性成分作状语的单名主要有几种
- 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
- 汉语古音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的特点是什么?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
- 古代汉语的副词一般只能作(),不能作其他
- 沛公引军过而西。(《史记·高祖本纪》),
- 近代汉语时期,音韵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
- 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隶书产生于战国末
- 无定代词
- 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里是殷商王盘庚
- 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
-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史记·屈原列传
- 指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ldqu
- 举例说明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