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概述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文道之争。
-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文道之争概述:
(一)引起争论的背景:
(1)有人把“红领巾教学法”发展到极端,产生了把语文课教成了文学课的倾向;
(2)1956年开始的汉语文学分家教学实验1958年夭折,受到了“厚古薄今”、“脱离社会现实”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
(3)1958年“大跃进”中又产生了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倾向。
(二)争论的焦点:以“文”为主,还是以“道”为主。
(三)结论:1963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肯定了文道统一的原则。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
- 机械记忆、意义记忆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 制订学年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 中学语文学科的目标有哪些?应如何看待各目
- 你如何看待以积累为主的教学原则?
- 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核心要素。
- 默读
- 以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为例,说明在举一
- 简述记叙文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
- 记叙文中的说明、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 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变化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哪些新的策略
- ()的培养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永恒的中
- 说话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 阅读能力的结构是怎样?
- 语文教育学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应如何定位
- 同化论主张,所谓语感就是()。
- 精讲的“精”是指什么?
- 发散思维具有()、()、()三种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