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董其昌书法的影响如何?
  •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是晚明影响最大的书画家和鉴赏家。也是对清代书学有很大影响的书家。
    董其昌自述学书过程说:“余十七岁时学书,初学颜鲁公《多宝塔》,稍去而之钟、王,得其皮耳。更二十年学宋人,乃得其趣。”表露出他的书学由唐入晋而返于宋的过程。他“受箓于季海(徐浩),参证于北海(李邕)、襄阳(米芾),晚皈平原(颜真卿)而亲近于柳(公权)、杨(凝式)两少师。”博学诸家。他学古人是靠聪明颖悟,好以已意为之,习古并不深严。有人说:“香光以禅理悟书画,有顿悟而无渐修。”(吴荣光语,见《书林藻鉴》)如他参照五代杨凝式《韭花帖》的神韵、格局,化出了他的章法,即有意加大行距字距,造成一种疏散萧洒的格局特征。他的书作并不刻意求工,“往往适意”而已,“有意成风,无意取态”,自成风韵。喜爱董书的康熙玄烨评说:“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园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微云卷舒,清风飘拂,尤得天然之趣。”夸示了董书的长处。包世臣评曰:“其书能于姿致中出古淡,为书家朴学,然能朴而不能茂。以中岁深襄阳跳荡之习,故行笔不免空怯,出笔时形偏竭也。”又兼揭董书之短。从现存董书作品看,大抵秀润疏朗是其所长,腕力软弱是其所短。但如康有为所说:“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局促如辕下驹,蹇怯如三日新妇”等,是以碑学之好而苛求,不免失之偏颇。
    董其昌书艺在晚明已名闻海内外,仿习者众,作伪亦多。清初康熙喜董书,所以董书在清初盛行朝野,当时受董书影响的书家很多,如沈荃、查升、张照、刘墉、王文治等。潘伯鹰先生说:“他的影响一直扩大下去,到后来的清朝乾隆年间不见衰退。同样的原因,他这种卑弱的轻率的书派也同样使清朝初期的书法不振。”董书在特定历史阶段中的影响,除了各种社会原因和书法衍变的原因之外,他的书法那种秀润的风神,流丽典雅的形态,也是作为一种美的类型而起了作用。这种美在现在仍然有他的价值。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