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左端主要存在哪些作业进路交叉?并说明产生交叉的原因及解决交叉的方法。
-
1.由于上.下行两个到发场均设在正线同一侧,使车站A端上行旅客列车出发进路于下行货物列车到达进路产生交叉干扰(交叉1);使B端上行旅客列车到达于下行货物列车出发进路产生交叉干扰(交叉1')。
2.由于上.下行两个到发场平行布置在调车场的同一侧,使A端上行货物列车由到发场2的出发进路与到发场1自编车列由牵出线2的转场进路产生交叉(交叉2);使B端上行货物列车接入到发场2的到达进路一到发长1解体列车经由牵出线1的转场进路产生交叉(2')。
3.由于上.下行两个到发场平行布置在调车场的同一侧,而机务段又位于“站对右”的位置,因此,由上.下行货物列车机车出入段于到发场1的自编车列经由迁出线2的转线作业在车站A端产生交叉干扰(交叉3)。
4.由于上.下行两个到发场设在同一侧,使到发场2上行货物列车出发进路于下行货物列车机车(包括客车机车)经由机走线出入段的进路产生交叉干扰(交叉4)。
以上分析的四项进路交叉,其中第1项为客.货列车到发进路交叉。如果旅客列车对数不多,问题尚不严重。随着运量增加,客.货列车都很多时,这一进路交叉就很突出,成为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图型的主要矛盾,将严重地影响车站的行车安全和通过能力。要根本解决这项矛盾,就需要变更到发场与正线的相互配置位置。
第2.3项为改编车列的转场进路与上下行货物列车到、发及上、下行货物列车的机车出入段进路的交叉。这两项交叉,只有将到发场1和到发场2分别设于调车场两侧,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一般来说,在区段站上的改编列车数量不多,所以这两项交叉也不严重。另外,也可将到发场2靠近调车场一侧的线路用来接发下行改编列车,以疏解第3项交叉。但是,若将下行改编列车固定在到发场2靠近调车场的线路接车时,就会产生下行改编货物列车接发于上行货物列车到发的新交叉,实践证明,在实际工作中,最好是根据列车到发及调车作业的不同情况来活用线路,将下行改编列车接入到发场1或发场2,利用时间间隔疏解空气交叉。
第4项进路交叉解决的方法,一般只要在到发场内设置机车整备设备,采用机车循环运转制交路,列车机车在到发场上进行整备,不再入段,就可以消除交叉。如是采用电力机车或内燃机车牵引,在到发场内设置机车整备设备更容易。另外,还可以在A端修建绕过机务段的外包正线IV,上行货物列车可经由正线IV出发,这项交叉可以得到完全疏解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驼峰推送部分 pushing secti
- 编组站的正线位置分哪几种?其优缺点?
- 旅客分配站台 distributed p
- 平行进路 parallel route
- 大能力驼峰 big capacity o
- 地道 underground path
- 平面疏解 plane-untwining
- 广厅 concourse
- 重载铁路中间站改建应如何选择车站两端平纵
- 双线横列式区段站的主要矛盾是(),产生原
- 枢纽进站线路平面疏解布置有(),()、(
- 影响区段站到发线数量的因素有哪些?
- 特大型站房 especially big
- 警冲标应安设在两汇合线路中心间垂直距离为
- 为提高单向二级四场编组站尾部编组能力,可
- 解决双线横列式区段站货机交叉的措施采用(
- 简述一级三场编组站主要特征及优缺点。
- 双向布置图
- 驼峰峰高 hump height
- 简述交通运输法律关系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