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认为仁义礼乐只不过是大盗"窃国"的工具。在这种制度下,盗窃钩者被杀死了,而盗窃国家的人却成了诸侯。法律、道德对"窃国者"不但起不了制裁作用,反而被其利用。这是庄子对儒家所讲仁义的深刻批判。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 我国夏商奴隶制社会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
- 简评慎到“立公”“弃私”的法律思想。
- ()所说“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 道家反对一切违反自然的人定法。
- 东汉末年,主张恢复肉刑的著名思想家是()
- 周公礼治的基本特征是()。
- 简述神权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 沈家本认为法律的作用在于治民和()。
- 无论“德礼”或“政刑”的(),统治者目的
- 简述宋明两代统治者的慎刑思想。
- 在国家和法律起源的问题上,鲍敬言批判并否
- "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
- 在秦朝,法律成为了君主维护其统治的一种(
- 简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
- 朱熹提出执法"()"的司法原则。
- 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是奴隶主神权法思想发展的鼎盛时期。
- 朱熹认为统治者应根据人的"气质之格"不同
- 要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