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伤寒和副伤寒
  •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已知伤寒杆菌引起疾病为伤寒;副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为副伤寒。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和副伤寒丙,其病原分别属沙门菌A、B和C组,生化特性类似伤寒杆菌,而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的成分不同。副伤寒丙有V抗原。各种副伤寒杆菌在自然条件下只对人有致病作用。流行病学特点是易经食品传播,常呈地方性流行,也可散发,但发病率较伤寒低得多。小儿副伤寒相对多见,其中以副伤寒乙占多数。成人中副伤寒甲较多。某些地区副伤寒丙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伤寒菌苗中不含副伤寒有关。
    (一)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伤寒、副伤寒传染源为病人及各类带菌者,其中健康带菌者和慢性带菌者流行病学意义更为重要。伤寒、副伤寒杆菌经过人体排出粪便污染水源和食品,再由食物经口传播。
    病人:病人在整个患病期间都有传染性,以病程2~4周传染性最强,少数病人在潜伏期(平均14天)就有传染性。患病期间应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引起肠穿孔。
    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为确诊病例:①从血、骨髓、粪便、尿等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或副伤寒沙门菌;②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伤寒或副伤寒鞭毛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血清效价4倍以上增高。
    带菌者:①潜伏期带菌者:即在临床症状明显出现前排菌。②恢复期带菌者:即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有2~3个月的排菌过程。③健康带菌者:即无病史(可能为亚临床感染)而间歇排菌。④慢性带菌者:即病后3个月仍继续排菌者。慢性带菌者的危害最大,不易被发现,特别是接触食品、食堂、儿童工作的慢性带菌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具有流行病学意义。
    传染源的控制措施:①加强疫情和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尽快采取防控措施、控制疫情、防止蔓延的前提。发现病人愈早、诊断愈及时,愈能迅速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疾病蔓延。②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就地隔离治疗。医院难以收治病人时,应设立临时隔离治疗点,就地隔离病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1--1995),加强伤寒病例的集中隔离治疗与管理,严格按照国标的治疗原则进行正规、足疗程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1周后,粪检2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确保病人达到出院指标后才允许出院。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从停止接触起算,至少3周。③抓好传染源的调查工作,追踪调查每一例伤寒病人,完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切实做好"五同时",即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宣传、预防用药和消毒等工作同时开展。加强带菌者的监测,重点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采样监测和预防用药,对病人家庭的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对出院人员落实医学观察措施。
    (二)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主要经粪-口传播。
    可通过:①饮用生水,特别是被伤寒或副伤寒杆菌污染的水源如井水、消毒不彻底的自来水。②食用被伤寒或副伤寒杆菌污染的食物,如经苍蝇污染过的食物。③接触伤寒、副伤寒病人、带菌者排泄物污染的手和物品。
    预防和控制伤寒、副伤寒主要是要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首先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①加强环境卫生及厕所、宿舍卫生,加强粪便的管理,防止污染饮用水和食品;组织全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消灭苍蝇,减少疾病传播机会。如果有病例发生要做好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的消毒,防止污染水源;对所有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至无传染性为止。②加强食堂卫生管理,食堂要有防蝇、防尘设备,食堂供应的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食堂供应的食品要按要求留样。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且健康证明在有效期内)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才能上岗,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和痢疾志贺菌的粪便检查。做好日常饮用水的管理工作,保证开水的供应。如果是从企业购买的桶装饮用水,供水企业必须持有有效的食品流通许可证、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等。使用的饮水机必须有有效的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饮水机必须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饮用水源取水点位置要远离污水沟、厕所等污染源30m以上。③大力开展以伤寒、副伤寒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做到:接触食物前和大便后要洗手;要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和受苍蝇、蟑螂等污染的食品,隔餐食物要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与其他人共用碗筷;不随地大小便;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注意防蝇和灭蝇;一旦出现疑似伤寒、副伤寒的临床症状体征(如不明原因发热、体温连续3天超过38℃以上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三)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
    1.为迅速控制疫情,除在疫点内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外,还应在划定的疫区范围内向广大群众开展健康教育,采用宣传画、卫生小报、宣传单、黑板报、录像及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等,以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卫生宣传教育要点如下: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特别是海产品和水产品。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餐馆就餐或吃烧烤之类的东西;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和瓜果,生食的瓜果一定要洗干净,最好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食用。剩饭剩菜、海产品等食用前一定要烧熟煮透。
    (2)饭前便后洗手,碗筷要消毒,生熟炊具要分开,要防蝇灭蝇,房屋要有防蝇设备,安装纱门纱窗。
    (3)不随地大便,不乱倒垃圾污物,不污染水源。
    (4)疫情发生区域人员不到疫区外集镇赶集,不到病家或病村串门,不举办婚丧酒宴和节日聚餐。发现发热病人及时报告。
    (5)市场购买的熟食品和隔夜食品要加热煮透。
    (6)饮用水消毒。
    2.应急性服药,暴发流行时,可对接触者或易感者进行药物预防。口服减毒菌苗在试用中,其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流行区居民以及流行区旅行者、清洁工人、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其他医务工作者、带菌者家属等为主动免疫对象。国内所用者为伤寒、副伤寒甲、乙的三联混合死菌苗,皮下注射3次,间隔7日,接种后2~3周可产生免疫力,以后每年加强一次。严重心脏病、肾脏病、高血压、活动性结核、发热者及孕妇均属禁忌。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