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原理的异同?
-
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传递时,其相同点是:
①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对Ca2+通透性增加;
②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状态改变;
③突触后电位都是局部电位,该电位经总和可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改变。
不同点是:
①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不同,兴奋性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抑制性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②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主要导致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高;抑制性递质与其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高。
③兴奋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去极化即EPSP;抑制性突触传递时,突触后膜产生局部超极化即IPSP。
④前者经过总和达到阈电位后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IPSP使突触后神经元不易产生兴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光线照射一侧瞳孔时,该侧瞳孔缩小,对侧瞳
- 关于胃蠕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简述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对动脉血压有何影响?为什
- 通过听骨链传导的气导途径是最佳途径。
-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有效滤过压;
- 眼震颤
- 关于动脉血压形成的机制,以下哪一项是不正
- 滤过分数是指
- 组织液的生成过程(机制)/因素
- 胃排空
- 简述心肌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
- 试用三原色学说解释色觉的形成机制。
- 降钙素降低血钙和血磷的主要机制是
- LH峰是控制排卵发生的关键性因素。
- BMR的实测值与正常平均值比较,正常变动
- 简述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
- 瞳孔对光反射
- 临床给病人大量输液时,为什么要输入等渗溶
- 由肾小球滤过、但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