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情绪的“认识-评估”学说。
-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情绪的“认识-评估”学说。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或“无关”。如果是“有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接近刺激物;如果是“有害”,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躲避刺激物;如果是“无关”,人们就予以忽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如何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
- 人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来衡量的。
- 心理学家将长时记忆扩展为()、语义记忆和
-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
- 心理现象
- ()是同抽象和概括相反的思维过程。
- 从黑暗处到明亮处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
- 社交能力
- 遗忘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 人类心理发生的基本条件是:一是(),二是
- 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有困难就是遗忘
- 测量外显记忆常用的方法是()
- 儿童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发展的特点()
- 儿童在思维时,常常把思维活动与触摸摆弄具
- 以下对思维理解正确的是()
- 性格特征由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
- 感受性的高低用()来度量。()越大,则感
- 一个人虽然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但到用时就是
- 道德感
- 试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