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经传释词》。
- 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之撰。《经传释词》共收虚字160个,虽以单音虚词为主,但有同义虚词连用的,也偶然随文论及,如“庸”字后,附及“庸何”、“庸安”、“庸讵”、“庸孰”4词,这是他的高明处。然而《经传释词》仍有缺点,一是阙漏较多,还有若干解释不确切,为杨树达、《词诠》所不取。然而这书到现在还有相当参考价值。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红梅记》传奇的作者是()。
- 简述孙诒让《墨子闲诂》所做的工作。
- 《史记三家注》
- 简述声训的弊病。
- 传注附加在相应的经文之下的格式,自汉以后
- 被称为《春秋内传》的著作是()。
- 简述袁文《瓮牖闲评》的特点。
- “甲,乙之也。”因为“之”是代词,所以含
- 唐代训诂保守的表现是什么?
- 训释称“注”,是从东汉时代的学者()开始
- 词作风格浑成的作家是()。
- “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中()
-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
- 考证的类型分为:()
- “训诂”的主要意思是对()解释。
- 下列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中,主要用于解释实
- 对因时地不同而发生差异的方言词,《方言》
- 《经籍纂诂》是唐代学者陆德明所编的一部大
- 《诗》:“何有何无,黾勉求之。”毛传:“
- 《毛诗沽训传》在类型上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