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产品质量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 存在问题:
    (一)、《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该定义存在两个个问题:
    一是以产品定义产品,违背逻辑规则,属循环定义;
    二是法律未对“加工、制作、销售”作出解释,理解和适用时容易产生歧义。
    (二)、《产品质量法》没有明确规定产品缺陷的内涵、外延及缺陷的判断标准。
    (三)、《产品质量法》没有明确规定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原则为严格责任原则。
    (四)、《产品质量法》没有规定缺陷产品致损的精神赔偿问题。 解决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产品责任法的基本范畴。首先,丰富产品的定义,《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可借鉴国外立法,将“销售”改为“流通”。其次,明确规定产品缺陷的内涵、外延及缺陷的判断标准。最后,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范围作出界定。生产者应包括产品总装制造人、零部件制造人、原材料生产者和将其名称等标于产品上的人。销售者应包括进口商、中间商、出租人等。
    二、进一步完备产品责任法的归责原则、损害赔偿制度。
    1、《民法通则》和《产品质量法》尚未明确规定产品缺陷责任的归责原则为严格责任原则,应对相关条文进行修改,直接使用“严格责任”一词,使其包含严格责任的构成要件。
    2、《民法通则》和《产品质量法》均未规定缺陷产品致损的精神赔偿问题,这种立法状况对受害人的权益保护不力。可在我国的产品责任法中增设惩罚性赔偿制度。
    三、完善立法,加强执法,认真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当前我国产品质量状况的严重性,通过修订、完善现行产品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加大监督、抽查、曝光、责令整改的力度,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认真解决某些企业的、地区的产品质量违法犯罪问题。当前,我国对伪劣产品的打击已经加大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伪劣产品仍然层出不穷,广大用户、消费者深受其害,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与此有一定关系。《产品质量法》在“罚则”一章中,有七条关于刑事责任的规定。依法追究产品质量犯罪,有助于增强《产品质量法》的法律威力,有利于打击成为当今社会公害之一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活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