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克林思•布鲁克斯的“细读法”是什么?
  • 布鲁克斯是新批评派中最活跃最多产的批评家。
    ①为形式主义辩护:
    ⑴布鲁克斯认为形式主义批评的一个基本信条就是,文学批评是对于批评对象的描述和评价,形式主义批评家主要关注的是作品本身,这一观点就将文学批评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联割裂开来。虽然布鲁克斯承认作者创作是由不同动机促成的,也承认读者对于作品存在的意义,研究这二者是有一定价值的,但是这种研究并不是文学批评而属于心理学或文艺批评史。因此无论追寻文学作品产生的根源而注重作者研究,还是注重研究作品所产生的影响而关注读者感受都不是真正的文学批评。
    ⑵文学批评就是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评价,只有在作品中体现过的意图才是作者真正的意图,而不是以作者生平为依据的猜测,读者也应该找到一个中心立足点来研究诗歌或者小说的结构。
    ⑶布鲁克斯的观点为现代文本理论奠定了基础,将文学作品视为独立自足的整体来研究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对新批评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其割裂了文学作品与外部事物的关系从而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
    ②悖论与反讽:布鲁克斯主张文学批评应当只关心作品本身,文学作品应当是一个和谐整体,对于一件成功的作品来说,形式和内容是不能分割的。作品的形式关系包含了逻辑关系但又超出了逻辑关系。总体上说,文学是隐喻的、象征的。布鲁克斯对作品形式的关注主要体现在运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的语言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上。虽然反讽和悖论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区别不是本质性的,但布鲁克斯对文学作品中的悖论和反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⑴悖论是修辞学上的一种修辞格,指的是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诗歌语言和结构的各种平面不断倾倒产生种种重叠、差异和矛盾。这样一种悖论的语言正是布鲁克斯心目中理想的诗歌语言,他把悖论的使用从语言上扩展到结构,把它作为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在诗歌创作中有意将词语扭曲变形,并把在逻辑上不相干的词语联结在一起碰撞矛盾,诗意正是在这种不协调中产生的。悖论产生的奇异效果让平常之物看起来不平常,从而充满了诗意。玄学诗运用悖论的手法炉火纯青,所以布鲁克斯认为玄学诗是英诗的最高峰。
    ⑵反讽指的是所说的话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恰恰相反,是语词受到语境压力造成意义扭转而形成的所言与所指之间对立矛盾的语言现象。这也是诗歌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科学语言是不会在语境的压力下改变意义的。但诗歌语言则是多义的,诗人使用的词包含多种意义,是具有潜在意义能力的词,是意义的网络。反讽鲜明地表现出诗歌语言的这一特征,是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扭曲,作为对语境压力的承认,它存在于所有时代所有种类的诗歌中。反讽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方面由诗歌的本体特征决定,另一方面则为文学语言本身的难控性和经验的复杂性所制约。诗歌需要依赖言外之意和旁敲侧击使得语言具有新鲜感。
    ③结构理论:
    ⑴有机整体观:
    布鲁克斯认为文学批评主要关注的是整体,即文学作品是否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又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和谐整体就是一种有机整体,优秀的文学作品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即每个部分都影响着整体,同时也接受整体的影响。
    ⑵布鲁克斯指出结构的基本原则就是对作品的内涵、态度和意义进行平衡和协调,结构不是仅仅把不同的因素安排成同类的组合体,而是使相似的与不相似的因素相结合。结构是一种积极的统一,不是通过回避矛盾取得和谐,而是通过解释矛盾、展开矛盾、解决矛盾而取得和谐。因此结构本身就是一种含有意义、评价和阐释的结构。布鲁克斯的结构理论包含了辩证法因素:
    ⒈他从联系的角度来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把文学作品看成是由各组成部分有机统一而成的整体,看到了各组成部分之间、每个组成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联系,这是很深刻的。
    ⒉他又从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认识结构的原则,把结构看成是一种积极的统一。这实际上是对兰色姆割裂构架与肌质的形而上学观点的否定。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