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我国国家赔偿法采用违法归责原则的理由是什么?
-
(1)克服了过错责任的不同确定性。过错责任虽然作为法律责任的基础,具有法律责任的功能,但在具体责任的确定上具有弹性,人们很难把握实施侵权行为时的主观状态,同时举证责任在被告方,被告方实施侵权行为时的主观状态依赖于被告方的举证。因此,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也存在着难以全面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情形。西方国家在坚持过错责任原则的同时也不得不采用其他辅助性的归责原则,用来弥补不足。违法责任原则提供了承担责任的具体依据,即不管实施侵权行为的行为人主观态度如何,只要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就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2)强调了行为的合法性。法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社会中建立秩序,规范权力的运行,保护公民权利。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建立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受法律规范所约束,行为的合法性与违法性直接与法律责任相联系。这就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尽量使自己的行为与法律规范保持一致,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尽到法律要求注意的程度。适用违法归责原则,与当代法治国依法治国家的要求相适应。
(3)具有可操作性。违法归责原则是较为单一的归责原则,简单明了,与违法(不法)及过错原则相比,更便于操作。违法(不法)及过错原则采用双重标准确定国家赔偿责任,不仅未能避免过错原则在主观判断方面的困难,而且双重标准意味着缺少任何一个标准,都不发生赔偿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违法(不法)及过错原则限制了受害人的求偿权,降低了受害人获得赔偿的可能性。
(4)将各种法律责任的承担及其免除联系起来。在国家众多的法律中,各种法律规定了不同形式的法律责任和不尽相同的免责事由,只要某一法律对一行为认定合法,那么该行为不会导致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在另一方面,只要某一法律对某一行为设定了免责条款,那么这一行为同样不会导致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5)违法归责原则以违法执行职务作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排除了对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害给以赔偿的可能性,将国家赔偿与国家补偿严格区分开来,有利于分清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界限,做到区别对待。无过错原则只强调损害结果的发生,而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错,不区分执行职务的行为是否合法,混淆了国家赔偿与补偿的区别,与国家承担责任的能力不符合。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追偿责任不具有惩罚性,但含有警戒性质,所
- 司法赔偿的复议程序
- 什么是民事、行政审判赔偿责任?
- 赔偿机关在行使追偿权,确定追偿金额时,一
- 行政赔偿请求人的特征。
- 某公民被县公安局违法拘留10日,该公民不
- 简述国家赔偿责任不断扩张的具体表现。
- 在刑事赔偿程序中,请求人对义务机关决定不
- 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政行为的种类(包括哪些
- 某地发生一起火灾,消防队接到报警后,火速
- 下列关于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说法正确的有(
- 赔偿义务机关决定赔偿的,应当制作赔偿决定
- 追偿
- 归责原则主要类型有()
- 乡联防队对参加赌博的村民实施拘留,属于违
- 国家赔偿法的适用主体包括()
- 我国行政赔偿的免责事由是不包括()
- 行政追偿需满足的条件是()。
- 行政赔偿中对共同赔偿义务机关确认时应该注
- 刑事司法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