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多项选择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5岁,个体老板。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十多年来她把大部分的时间和金钱都用在了为儿子看病上。她认为儿子患病是由于自己年轻无知,怀孕期间吃药造成的,为此一直自责,异常痛苦。有一次儿子生病,半夜到急诊室就诊,当时医护人员正在抢救一位心脏病病人,忙不过来。求助者当时又急又累,突然觉得透不过气来,胸闷、心慌,非常难受,觉得自己也得了心脏病。因此非常紧张、害怕,浑身颤抖,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当即晕倒在急诊室,经诊治后症状缓解。后来又有类似症状发生,住院检查,未查出明显器质性病变。此后经常发作,每周大约3—4次,时间持续数十分钟。发作时无特定时间地点场合,也无明显发作征 兆,可自行缓解。多次到医院就诊,服用过镇静类药物,但仍时有发作。发作时头脑清醒,不发作时,生活、工作大致正常。目前求助者不敢一个人外出、一个人独处,怕自己突发心脏病死了。知道自己不一定患心脏病,但没法控制。情绪低落,曾对家人表示这样活着真是受罪,还不如死了。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身体健康,性格较内向,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做事认真谨慎。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生命。 该求助者主要的情绪症状包括()。
A、焦虑
B、恐惧
C、强迫
D、抑郁
- A,D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原发性妄想”的主要特点有()。
-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2岁,外
- 简述咨访关系的重要性。
- 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
- 下列选项中,《中国比内测验》的创新点并不
- 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
-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
-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
- 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随着任务难
- 段某,男性,18岁,未婚,大学生自我陈述
- 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
- 男性,20岁,未婚,某大学四年级学
-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
- 简述摄入性会谈注意事项
- 简述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 简述对会谈内容归类。
- 不恰当的提问会带来哪些的消极作用?
- 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办法有哪些?
- 刻板印象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因此它具
- 【案例一】: 一般资料:黄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