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在审美活动中,知觉和表象是怎样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转化?
-
⑴完形作用。完形心理学认为,人们在感受对象时,要通过知觉对客观外物的“形”起到“组织”和“建构”作用。这种作用是指人在知觉的瞬间,就把握客观事物完整的形象。知觉与表象在美感的活动中,就是要发挥“完形”的作用,创造充满了生命力的感觉形象。
⑵选择作用。知觉本身不是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主动选择客观世界。人的知觉是随着对客观世界不同方面的选择,而构成不同的表象的。感受到千姿百态的美,产生无穷无尽的美感。
⑶意向作用。在审美活动中,选择是有一定的意向的。这一意向,虽然与个人先天的气质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常常决定于个人的生活经验与爱憎的情感,乃至特定情况的心情。总之,知觉和表象是从现实生活通向审美世界的桥梁。人类的审美活动,是通过知觉和表象的桥梁,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有限走向无限,从物质走向精神。然后又实现了两者的有机沟通。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美本身”是柏拉图特有的美学概念,出自于
- 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情感表现》、《人类
-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规定的揭示是()。
- 在美育方式中,最重要的是()。
- 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请举例
- “枕前发尽千般愿,我休且待青山烂,水面秤
- 丑的历史发展阶段
- 史载王羲之“寄情自然,放浪形骸,不知老之
- 西方现代表现说崛起的历史背景是()。
- 试举例说明一般理解与审美活动中的理解的区
- 艺术鉴赏可分为以下阶段()。
- 所谓“自上而下的美学”,也即()。
- 简答意境与意向的区别(关系、区别)
- 黑格尔认为喜剧的根源在于()。
- 美感的直觉的特点
- 优美作为审美范畴,中国古代与之相关的概念
- 现当代西方的一些美学家为什么会反对给美和
- 为什么在美学研究中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
- 1906年,在我国第一次出现美育的概念,
- 艺术想象的基本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