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怎样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请举例说明。
-
(1)人的本质力量包括自然的本质力量和精神的本质力量。
(2)“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创造的“作品”。
(3)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关系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全面地从对象世界中展现出来。
(4)美离不开活的形象,美只能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活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不可能是本质概念的对象化。
(5)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按照美的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把对象塑造成为美的形象。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审美活动中,知觉和表象是怎样实现对客观
- 康德、席勒、斯宾塞等美学家先后提出、发展
- 美感的深层心理特征有哪些?
- 为什么我们在审美活动中产生通感现象?
- 岑参诗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
- 早期原始人类之所以不能把大自然作为审美对
- 艺术鉴赏可分为以下阶段()。
-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是()。
- 在西方,最富有传统和影响的美育观念是()
- 李白诗云:“丹青能令丑者妍,”说明艺术能
- 丑作为审美范畴,它的美学意义有()。
- 在美育方式中,最重要的是()。
- 喜剧性的本质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其中所显现的意象
- 刘勰《文心雕龙》指出“:是以陶钧文思,贵
-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美感的直觉的特点
- 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说”,指向的是()。
- 我国当代美学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有
- “劳动创造了美”这一美学命题,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