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透露:中国探月工程二期“落”月的最关键一步———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定于2013年下半年进行,中国将实现对地外天体的首次软着陆探测。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月球车,也是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叶培建介绍,嫦娥三号探测器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深空探测通信与遥控操作、运载火箭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等关键技术。嫦娥三号着陆器上携带了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极紫外相机,巡视器上携带了测月雷达。“这些都是世界月球探测史上的创举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自“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今天的太空漫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发展动力。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是基于实践的需要,认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的目的是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所以要立足实践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从主体来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对象是无限变化的,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无限延续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④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拓展、推移。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2008年中秋节,是中秋节被列为法定节
-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走
-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深遂隽永,耐人
- 我国的成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寓意。其中
- 温家宝总理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
- 尽管当前人类尚无对地震、泥石流以及极端天
-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
-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不断提高,从化
- 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曾经
- 如何处理和把握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一
- 电影《致青春》让人思念青春,更珍惜现在
- 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
- 据报载,“久耕托市”,“哥吃的不是面,是
- 2011年5月24日,国家六大部委领导齐
-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存在的主宰,人们把自
- 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通过一定的
-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
-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