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经学。
- 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兴起。其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切领域,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哲学、礼仪、教育、文化、艺术、史学、法律、宗教及民间习俗等。经学从研究“六经”开始,一直发展到“十三经”,并形成“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今文学家西汉以董仲舒为代表,认为孔子删订六经,是为了托古改制,是为万世立不易之法,尊孔子为经学之祖。他们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竭力为汉王朝的封建“大一统”寻找理论依据,因而受到西汉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被立为“官学”,西汉末年已开始衰落。古文学家尊崇周公,认为六经不过是孔子整理过的古籍史料,真正的古意还有待研究,因而比较注重名物训诂,多以考据为特色。西汉末年,王莽改制,接受刘歆的建议,立古文经为“官学”。东汉的古文学家有马融、许慎等,尤其是马融的弟子郑玄,编注群经,号称“郑学”。三国末期又有王肃按自己的理解编注群经,形成所谓“王学”,并于晋朝被立为官学。大体说来,其后南朝宗王,北朝宗郑,都为古文学派。隋唐一统天下,开科取士,孔颖达等人合编《五经正义》,将南北观点合二而一,对汉代以来的经学作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梳理。宋代以后,儒家学者抛开传统等训诂、释义,而直接对经书原文的“义理性命”进行剖析,形成宋明理学,开辟了儒学的新阶段。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等五个通商
- 简述长江、黄河的基本情况。
- 西方的“文化”一词,来源于(),意思是耕
- 被称为“画圣”的(),是唐代中期最杰出的
- 版本
- 北京故宫的设计完全按照()来安排各种建筑
- 介绍姓氏的几种主要来源。
- 《()》《()》是南宋朱熹从《礼记》中摘
- ()省()始建于(),现存是()代()年
- 佛教四大名山的峨眉山是()的道场。
- 清代“广东四大名园”指()。
- 原始群婚
- 《长生殿》和《桃花扇》的作者合称()。
- 中国农耕文化很早就产生了,其代表如经考古
- 中国古代历法是一种(),()为12个月,
- “祠庙”大多属于传统礼法建设,其设计饱含
- 媒人的最早产生,大约在()。从()起,规
- 玄学是什么?
- 文字的产生标志着()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标
-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