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为什么九叶诗派主张"诗歌戏剧化" ,而汪曾祺又反对"小说戏剧化"?
-
九叶诗派”主张“诗歌戏剧化”,汪曾祺反对“小说戏剧化”,都与他们的艺术追求与主张密切相关,也是他们艺术探索与创新的表现。“诗歌戏剧化”是“九叶诗派”提出的实现新诗现代化的主要方案,戏剧化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当时文坛上流行的“感伤”与“说教”的倾向,其目的在于寻求诗歌表现的客观性和间接性。“诗歌戏剧化”主张的理论前提,是现代人生日趋丰富复杂,人的意识也充满着更多的冲突,要捕捉表达这种人生现实,单一的感伤抒情或空洞的说教都是无能为力的,因而,必须扩展诗歌的表现方式,让它溶入更多的因素,以求诗歌对人类意识揭示的最大化。总之,“诗歌戏剧化”的目的是提高诗歌表现复杂生活的能力和诗歌表现生活复杂矛盾的能力。
汪曾祺强调一种单纯、明净的生活,其小说不太注重情节和人物塑造,他小说的主要笔墨都放在风俗人情及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的描写上,重视小说的一种气氛或氛围,形成所谓的抒情小说的风格。而小说的情节的起伏是戏剧性的重要表现,显然同他的追求不一致。另外,戏剧性也包括矛盾和复杂,这也与汪曾祺的单纯明朗相悖。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为何新时期文学会以整体转变的形式(伤痕文
-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是否也具有某些“先
- “样板戏”()为了改变原演出本中李奶奶、
- 作为小说家和文学现象的王朔浮出海面,以极
- 和王朔年龄相仿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
- 余华的音乐才能最先引起人们的注意,是19
- 王朔的小说都有复制的特点,《一点正经也没
- 茅盾曾自评其《子夜》说“吴荪甫的悲剧是带
- 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文化语境”主要指的是什
- 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中,惟一的一个“
- 90年代的许多文学现象都与媒体的炒作和介
- 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女性作家也创作出了
- 为什么九叶诗派主张"诗歌戏剧化"Q
- 余华的后期创作有个什么变化?
- 应该怎样看待王朔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要内容
- "女性写作"的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评论家(
- 简述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
- 公刘的《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
- 从先锋小说的特征看余华小说的代表性。
- 分别说明杨朔、秦牧和刘白羽散文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