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约束体系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
1、监控约束的法制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且法制监督的弹性空间很大,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没有突出各级、各类公职人员工作的具体特点,有的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全体干部的规范上,其内容过于笼统、划一,很难准确把握。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就会使法律很难在实际中得到贯彻落实,这就给人治提供了法律的空隙。
2、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不平衡,缺乏独立性。在监督与约束实践中,只有共产党的纪委监督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国家机关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政协监督)由于受到现有的宪政体制的制约,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力支持,在监督上的作用难以彰显。由于隶属关系、平行关系、利益关系等多种没有厘清的关系,往往存在着无权监督、无法监督、无力监督、不愿监督的情况。
3侧重事后监控。我国目前对公务员的监控侧重于事后监控。即在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后,才调查取证,依法惩处,致使只能起到“事发查处”的作用,而事前防范、事中督察的功能被弱化。
4、缺乏双向监控。我国对公务员的监控注重上级领导者对下级的监控,公务员中的领导者可利用职责对下属公务员进行经常性、全面性的检查督促。而下级对上级的监控却难以落到实处。公务员的维权观念淡泊。
5、监督约束机制与激励保障机制不匹配。从我国公务员目前的工资水平来看,收入水平不高,而且地区、行业收入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大,容易造成公务员的心理失衡,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和谋取私利。此外,我国现有的公务员行为失范后的惩罚措施同公务员本身的利益相关性小、力度不够,往往因缺乏威慑力而使监督流于形式。
6、缺乏透明度。由于长期以来受“官本位”、“上智下愚”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由此造成了中国的行政监控基本是“封闭”活动,对公务员的监控缺乏公开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依据损耗发生的原因,
- 面试和笔试相比,具有()、()、()、(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私人企业组织的根本
- 从总的趋势看,西方各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的
- 如何将双因素理论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
- 互联网招募是一种新型网上职业中介机构,目
- 根据新增长理论,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
- 舆论对公职人员的约束监督,主要是通过批评
- 改革开放前,我国公职人员的流动更多的是因
- 第一个被公认的现代人事管理部门是1902
- 工作设计是对组织内的()进行的设计,以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开始施行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实现人力资源优化
- 我国公务员法所规定的降职是一种任用形式和
- 公共部门人才笔试具有()的特点。
- 同时突出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概念是()。
- 人力资本运营
- 职位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