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张老师走进教室后,发现地上有一些碎纸片。 “是哪个同学撕的废纸?”老师一问,同学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陈伟的身上。 “老师,是陈伟撕的。” “不是我!”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张老师看在眼里,什么都明白了。这时张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几个同学的证明把陈伟拉出来,当着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一顿,说他不能自觉保护环境,为班级丢分,使我们这个“优秀班级”荣誉受损。但张老师平静地把目光投向全班同学,说“谁扔的纸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要自觉地保持班级的环境卫生,哪一个同学愿意把纸片捡干净?”张老师话音刚落,几乎全班同学都把手举了起来。张老师又说: “大家这么爱集体,关心班级,老师很感动,你们愿意做好事的精神真值得老师学习。这么多同学举手,该让谁来做呢?” 这时陈伟连忙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让我去捡吧!”张老师笑着对他点头说“好!”他马上把地上的纸片捡得干干净净。张老师用赞许的目光看看陈伟,说:“陈伟为了班级的环境卫生不怕脏,一个人把纸片捡于净,为班级做了好事,给大家作出了榜样。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自觉保持卫生的好习惯。”下课后,陈伟就来到张老师身边,低着头说:“老师,纸片是我扔的,以后我再也不随地乱扔东西了。”张老师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些教育方法符合什么教育原则?
- 这些教育方法符合: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张老师没有把陈伟拉出来狠狠地批评一顿,而是调动陈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2)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张老师尊重陈伟的人格,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与信赖结合起来,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张老师对陈伟进行德育教育注意依靠学生集体,在全班同学都愿意去捡纸片的大环境下,通过集体对陈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后喻型的文化结构导致了师导生创的教育模式
- 教育与教育学是同时产生的。
- 课程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学生再
- 简述孟子的性善论。
-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
- 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有部分重叠,二者之间是
- 测验的效度
-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
-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 观察学习的二种不同水平分别是()
- 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 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使学生具备()。
- 论述教育立法的意义?
- 管理体制
- 布鲁纳认为,学校中()学习是儿童心理发展
- 教育发展过程存在着()与()的关系问题。
-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关心属于()。
- ()被后人称为“划时代的教育评价宣言”,
-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产生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