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浅谈我国药用菌的研究与开拓。
  • 真菌作食用、药用,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6000~7000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采食蘑菇了。2000年前的《礼记》、《吕氏春秋》和《齐民要术》等古籍文献中都有人类食用菇类的记载。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就有茯苓、猪苓、雷丸、木耳等10多种真菌。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中增添了马勃和蝉花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增加了羊肚、鬼笔、竹荪、桑黄、蝉花、桑耳、香蕈、天花蕈、雪蚕以及茯苓、猪苓、雷丸及马勃等40余种。清代的汪昂《本草备要》首次明确记载了冬虫夏草并作为药用保健品。如上所述,大量典籍的记载说明中国古人早已食用菇类食品,且注意到了其药用保健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观察研究各种真菌,为今天我们开发研制食用和药用真菌奠定了基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发掘新的真菌药物,扩大应用范围,开发新的资源,探索新技术、新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药用菌物学体系。包括药用真菌在内的中医中药为中国之国粹,以食、药用菌为基础的保健品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21世纪将是进一步发挥中国菌类物种资源优势,大力创新开发研究食用、药用真菌的辉煌时代。
    结合我国国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
    一、加强药用菌资源的开发1.对古籍和药书记载的药用菌和养生作用的真菌,民间习用的药用菌等加以整理、研究,挖掘新的药用价值;2.加强野生资源中新品种的开发研究;3.从食用菌和毒菌种类中筛选药用菌;4.从同科属菌类中筛选代用品或新药品。
    二、加强药用菌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包括形态结构、生理、代谢和生态等内容,是药用菌栽培生产及发酵制药的理论基础。三、加强药用菌药剂的开发研究药用菌药剂的研制与开发应采用中西结合的途径。四、加强药用菌的药理研究和药效研究五、加强菌类保健食品的生产与开发六、加强抗生菌的开发与利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