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麻黄汤的禁例有哪些!为什么?
-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通过举例,对麻黄汤的禁例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共有九条原文提示麻黄汤的禁例,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①阴津亏损者禁用麻黄汤发汗。汗液为阴津所化,血汗同源。麻黄汤是发汗之峻剂,纯发无补,故阴津亏损者虽患太阳伤寒表实证,亦不可用麻黄汤发汗。原文第83条云:“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第86条云:“衄家不可发汗……。”提示素体阴虚,经常咽喉干燥者;或者平素易于衄血之人,又患伤寒时禁用麻黄汤发汗。若误其汗,则可能导致伤阴变证,如“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目旬,不得眠”等。它如第84、50条等,皆是其例。
②阳气虚弱者禁用麻黄汤发汗。阳加于阴为之汗,故阳气亏虚者虽患太阳伤寒表实证,亦不可用麻黄汤峻汗。原文第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提示太阳病误下,表寒未解,且损伤里阳时,即禁用麻黄汤发汗。若误用之,则有汗出亡阳之虞。89条“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以脾胃阳虚而患伤寒表实证者,误用麻黄汤发汗后,表证虽罢,但更伤里阳,必致呕逆吐蛔变证为例,提示阳虚里寒者禁用辛温峻剂发汗。它如第88条,亦是其例。
③气血阴阳俱虚者禁用麻黄汤发汗。原文第87条云“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长期患慢性失血性疾病,或突然大出血之人,必然阴血虚损,气随血脱,而气血两虚,即使患了风寒表实证,亦不可轻用麻黄汤发汗。若误发其汗,必犯虚虚之戒,而出现寒栗而振等变证。85条“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痓。”久患疮疡,流脓出血过多,致气血俱伤,虽有伤寒身痛亦不可用麻黄汤峻发其汗。若误发其汗,则更伤气血,使筋脉失养而发生筋脉抽搐,肢体拘挛的变证。
总之,麻黄汤是辛温发汗解表之峻剂,临床只宜用于太阳伤寒表实而正气不虚者。若血虚、阴亏、气虚、阳虚、气血阴阳俱虚之人,虽患伤寒表实证,皆禁用麻黄汤发汗。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
- “病人(),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
- 霍乱病愈后应如何调养?
- 阳明病,(),()者,可与(),不硬者不
-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功效是:()
- 太阳病、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
- 简述柴胡桂枝汤的组方治法特点。
- 胸满而喘,发热恶寒,无汗身痛者,宜用:(
- 少阴病,脉(),至七八日,自下利,脉()
- 协热而利
- 协热而利
- 牡蛎泽泻散证与真武汤证应如何鉴别?
- 辨别大便不好解是否有热,可看小便:无热小
- 寸脉浮主邪热内陷胸腹;关脉沉主痰水停于中
- 何谓厥热胜复?《伤寒论》如何辨别厥热胜复
- 四逆汤证的病机、治法是什么?
- 附子泻心汤证的病机是()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
- 试述真武汤证与附子汤证的证治异同
- 葛根汤证的治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