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杨凝式的书艺特点和历史作用是什么?
  • 唐末,五代十国,正值军阀混战,日寻干戈,民不聊生,朝代迭更的乱世。书法艺术虽有唐代遗风,然而其势已如强弩之末。书家虽不乏其人,但影响微弱,唯独杨凝式雄杰特出,如苏轼所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由五代至北宋统一的半个多世纪里,对后代影响较著而又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
    杨凝式(875——954)字景度,尝自署号虚白、癸巳人、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出身于唐末宰相之家,唐昭宗时登弟,历任梁、唐、晋、汉、周五朝,官任太子太保等职,世称“杨少师。”因苦于政治动荡和环境险恶,佯狂不羁,无意政事,不事权贵,常漫游山水、寺庙间。满腔郁愤发之于书,故其书奔放奇逸,多题于洛阳寺庙或残墙断壁,有“杨风子”的称谓。
    杨凝式的书法“师欧阳询、颜真卿,加以纵逸”(《唐诗外传》),由颜、柳上溯二王传统,字迹雄强奇逸,用笔于遒劲疏放中自有法度,离奇变古而能入于大道,故黄庭坚谓如“散僧入圣”,其真、行、草书都有较高的成就,目前传世作品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夏热帖》四件。《韭花帖》楷中略兼行书笔意,出于欧、颜而直接二王,敛锋入纸,存晋人风韵,黄庭坚诗赞:“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兰。”貌似简率,实则内含筋骨,笔力不减欧、颜。在萧散的情态中有端严凝炼的气象。此帖布白别有奇趣,一反唐代行楷书章法格局,拉开字距与行距,松宽散落,如明星布天,开松朗章法新风,此种章法布局为明代董其昌继承。行书《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用笔雄强,时有飞白,直接颜真卿《祭侄稿》风神。《夏热帖》草中兼行,字迹大小参差错落,连绵不断,雄放有致。世称杨凝式“尤工颠草”。《神仙起居法》为其草书佳作,全篇信手疾书,结体和字形奇态横生,又能一气贯通,不齐而齐,整体气势完满。用笔奔放飞动而线条沉厚洗炼,转折自如。结体多以欹侧取态,韵味苍秀奇逸。点画荒率而超越常轨,颇显不衫不履落英缤纷的美感。境界超凡绝俗,无一点尘俗气,真可谓“渐入神仙路”,突出地表现了杨凝式的思想品格和书艺风格。《神仙起居法》是我国传世草书的上乘之作。杨凝式的书艺在宋代极受苏轼、黄庭坚的推崇,就连常常苛责前人的米芾也说杨凝式的书法“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给予高度评价。杨凝式书艺备受宋代书家推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他的书法即有深厚的功底又能不受法度局限,纵横挥洒,追求个人情志的表达,符合书艺发展的内部衍变规律。唐代书艺尚法度,同时也注意到书法的抒情功能的发挥,孙过庭说书法要“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到张旭、颜真卿、怀素,尚法的同时已有明显的抒情倾向,着意在书法的挥运过程中表达思想感情,对线条的节律与主观情志的合谐统一给予充分的重视,形成抒情的风气。至五代杨凝式,则更为强调书法的抒情功能,他的书法非不守法,实不拘法,所以变态奇出。黄庭坚说:“凝式如散僧入圣”,“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宋代书艺正是继承杨凝式这样的书法倾向而向前推进的。如清代书家李瑞清说:“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开宋代尚意书风之先河。杨凝式作为过渡性书家,他的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是卓著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