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阶段分为三大水平七大阶段。这七大阶段是依年龄的增长而循序渐进的:
前世俗水平,包括第一、二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儿童的道德倾向是根据惩罚和奖赏来确定的。第一阶段,儿童对道德的判断是以对惩罚的恐惧为标准的;第二阶段以对奖赏的期待为标准。
世俗水平,包括三、四两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道德判断的基础是法律和社会习惯。第三阶段,孩子的道德判断的标准是家庭成员与朋友的期望;第四阶段,开始承认社会管理的必要,并将道德与法律等同看待。
后世俗水平,包括第五、六、七三大阶段。在这一水平上,人们开始意识到有许多比法律还重要的道德原则。第五阶段,人们懂得了法律的重要性,但也认识到并非所有法律都是合理的;第六阶段形成了某种抽象的、超越法律的道德原则;第七阶段,是后来附加的阶段,从宗教或超自然的观念的角度来看待道德和道德行为。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某些自我的方面是他人不可获知的隐秘,我们
- 斯金纳认为被控制的行为常常引起()的需要
- ()认为心理障碍的产生是由于人的主导的心
- 人际关系的测量包括哪些方法?
- 自我控制是以()的发展为基础,以()为对
- 结合实际,论述认知失调理论可以应用在哪些
- 想吃肉又怕发胖引起的冲突,属于()型冲突
- 下面有关模仿说法正确的是()。
- 降低群体思维(groupthink)的途
-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讲的是()
- 折扣原则是()(1972年)提出的
- 预防群体思维的方法有领导者显示公平、鼓励
- 著名心理学家、()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强
- 儿童首先受到的是()的影响,然后才是幼儿
- 酬赏
- 操场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哪些形式?()
- 遵从行为的结果没有好与坏的区分。
- 模仿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家()提出的。
- 强化过程是通过()、()等强化形式来完成
- 对于自己有关的信息加工得更快捷,记忆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