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为何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生动体现了李白抒情诗的艺术个性?
-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为什么这么写?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长风”两句借景抒情,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南朝;“小谢”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这里李白是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心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逃避现实虽不是他的本意,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的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小说《风波》的中心情节线索是()
- 冯友兰说:“所谓夷夏之别,就殊的方面说,
- 论述《前赤壁赋》中情景理三者融为一体的艺
- 《前赤壁赋》主要继承了汉赋什么表现手法?
- 翻译: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为什么说“杭人游湖”是“避月如仇”?
- 文章有移情换性之功用,传说曹操正是读了(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
- 到目前为止,金庸一共有()部小说作品问世
-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出现的“文坛三杰”
-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及庄公即
- 试析沈从文《边城》的人物悲剧命运。
- 《再别康桥》诗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抒情方法?
- 韩少功认为“个人主义”的含义是:()
- 竺可桢是我国当代著名的()
-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
- 翻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
- 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
- 举例说明《蚂蚁大战》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
- 举例说明《秋水》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