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为什么说五代时期中枢体制具有过渡性质?
- 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有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基本上具备后来宋代二府三司鼎足而立的分工体制,但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唐代中枢决策程序分工体系的痕迹。枢密院肇始于唐中后期,由宦官担任,参与内廷决策。后梁时,因为清除了宦官势力而改由士人充任,已成为掌握军事民政两方面决策大权的中枢机构。后唐时开始将中书门下的兵房划归枢密院,并用武将主持枢密院,逐渐表现出枢密院专掌军务的发展趋势。后周政权时再次调整枢密院体制,规定枢密院长官仅是皇帝的顾问,如不兼宰相职,则不能过问行政事务,同时不再以武人出任枢密使,这已和宋代枢密院体制基本相同。中书门下在唐中朝以逐渐降为行政执行的综理机构。五代时期职位继续下降。其原因一是中书门下要听命于枢密使,二是五代沿袭唐代翰林院学士之例设置了廷殿学士,领有人宫草诏权,当然,如果宰相廷殿学士衔,也有草诏权,但所草之诏已不具有机要性质。这意味着宰相虽仍参与决策,但已丧失一部分参与权。三司使是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是由唐后期的财政专使延续而来。自唐中叶以后,财政问题日益严重,财政工作日趋重要,为加强财政税收和管理,设置了一些财政专使,如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常由宰相出任。五代时期后唐时,把盐铁、度支、户部合并,正式设置三司使作为财政之长,单独与皇帝商议财政决策,并独立负责财政事务的执行工作。总之,五代时期中枢机构已呈现出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宋代二府三司制中枢新体制的雏形。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金熙宗时中央行政机构中最重要的是()
- 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与孙中山设想的五
- 以下大解放区政权中,成立最晚的是()
- 隋唐时期行政监督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表现
- 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系统稳定的因素主
- 为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主要在哪
- 辽朝在设立的南面官统中,掌握军政实权的机
- 唐代翰林学士开始设置于()
- 简述明朝行政官员的主要考核形式?
- 简述元代的行政决策及其执行?
- 简述隋唐时期中央政府主要的职能机构?
- 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主要在哪些方
- 军机处
- 简述皇权的主要内容?
- 唐后期,宦官专权危害朝廷的根本原因是()
- 试述清末行政执行的新变化?
- 中华民国军务院
- 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议会监督制?
- 考满
- 中国古代通过考试手段选取官员的制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