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和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 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肝脏合成铜蓝蛋白缺陷导致铜代谢障碍。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症状、肝脏受损、角膜色素环、其他多系统损伤。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关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新生儿筛查的采血
- 典型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为()
- 7岁男孩,身高1.80m,消瘦,睾丸小。
- 治疗苯丙酮尿症时,低苯丙氨酸饮食的具体方
- 黏多糖病
- 肝糖原累积症保持血糖正常的最合理方法是(
- 男,11岁,肝大、肢体震颤、步态不稳6个
- 最常见的21-三体综合征的核型分析是()
-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
- 散发性呆小病的临床特点,哪项不正确()
- 关于糖原累积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一患儿生后即有特殊外貌,眼距宽,鼻梁平,
- 男孩,6个月,因反复发生惊厥、低血糖、肝
- 新生儿期有下列哪项表现即可疑为先天性卵巢
- 具有下列面容:头小,唇、腭裂,小眼球,眼
- 患儿2岁,智力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眼距宽
- 男孩,10个月,母乳喂养,因反复抽搐发作
- 21-三体综合征产前诊断的确诊方法为()
- 诊断黏多糖病时应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 具有下列面容:眼距宽,眼外侧上斜,鼻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