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Proteasomes结构与功能。
  • Proteasomes结构:
    蛋白酶体的组分通常根据它们的斯维德伯格沉降系数(以“S”来标记)来命名。最普遍的蛋白酶体的形式是26S蛋白酶体,其分子量约为2000kDa,包含有一个20S核心颗粒和两个19S调节颗粒。
    20S核心颗粒蛋白酶体为中空结构,由外部两个环的α亚基和构成中间两个环的β亚基构成。所有的20S颗粒都由四个堆积的七元环所组成,环结构存在七次轴对称,这些环结构则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构成:α亚基为结构性蛋白,而β亚基则发挥主要的催化作用。外部的两个环,每个环都含有七个α亚基,一方面作为调节颗粒的结合部,另一方面发挥“门”的作用,阻止蛋白质不受调控地进入核心颗粒的内部。内部的两个环,每个环都含有七个β亚基,且包含蛋白酶活性位点,用于蛋白质水解反应。
    19S调节颗粒,真核生物中的19S颗粒是由19个蛋白质组成的,并可以被分成两个部分:一个由10个蛋白质组成的可以与20S核心颗粒上的α环直接结合的基底,和一个由9个蛋白质组成的结合多泛素链的盖子。其中,10个基底蛋白质中的6个具有ATP酶活性。19S和20S颗粒的结合需要ATP先结合到19S颗粒上的ATP结合位点。
    20S核心颗粒也可以与第二种调节颗粒,即11S颗粒相结合。11S调节颗粒又被称为PA28或REG。它是七聚体结构,不包含任何ATP酶,能够促进短肽而不是完整的蛋白质的降解。11S颗粒的调控机制与19S颗粒的机制类似,是通过其亚基的C末端结合核心颗粒,并诱发α环发生构象变化,从而打开20S核心颗粒的“门”,使得底物蛋白质可以进入核心颗粒。
    proteasomes功能:
    蛋白酶体直接参与了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运作,并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肽类抗原是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类型I蛋白传递到抗原呈递细胞表面。这些肽段是来自被蛋白酶体降解的侵入机体的病原体。虽然一般的蛋白酶体就可以参与这一进程,但实际上起主要作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复合物,其可以生成合适大小和成分的降解片断以供MHC结合。这种复合物的组成蛋白的表达是由γ干扰素所诱导;当免疫反应发生时,这些蛋白质,包括11S调节颗粒(主要作用为调节MHC的结合肽段的产生)和特殊的β亚基(β1i、β2i、β5i,具有不同的底物特异性)的表达就会增加。这种由特殊的β亚基参与形成的复合物就被称为“免疫蛋白酶体”。 另一种有所变化的β5亚基,β5t,在胸腺中表达,能够形成胸腺独有的“胸腺蛋白酶体”("thymoproteasome"),参与T细胞的发育调控。
    MHC类型I蛋白的配基结合强度取决于配基C末端的组成,因为肽段配基是通过氢键和与MHC表面的"B pocket"近接触来结合的。许多MHC类型I蛋白趋向于结合疏水性残基,而免疫蛋白酶体复合物就可以更多地生成具有疏水性C末端的肽段。
    由于蛋白酶体参与生成活性形势的NF-κB(一种抗凋亡和促炎症调控因子,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因此,蛋白酶体被认为与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蛋白酶体活性水平的提高与包括红斑性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