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评析清末学制的性质和特点。
  • 清末学制的制订是近代以来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是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承前启后之作,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在制订过程中直接参考日本,间接吸纳欧美,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教育的诸多特点。学制整体结构依照西方流行的三级学制系统模式,分初等、中等、高等三级;学制规划了义务教育(强迫教育)的目标,反映了对教育的普及性和平等性要求;在学制的各阶段特别是初等教育阶段,教育目标上确立了德、智、体三方面协调发展的“三育”模式;设置了众多的实业学堂,以适应和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重视师范教育,加强教师职业训练;将分年课程规划、班级授课制作为基本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尊重儿童个性,禁止对13岁以上儿童施行体罚;在课程整体比重上,西学占主导地位;等等。但是,清末新政毕竟是封建王朝在垂亡时的自救性改革,从维护王朝的统治地位出发,综不可能放手让中国全面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清末学制也不可能不受到封建思想的支配,因此又表现出浓厚的封建性。以癸卯学制为例:(1)学制的指导思想仍是洋务教育“中体西用”的延续,没有本质上的突破,强调对学生进行封建伦理道德知识的灌输,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效忠封建王朝。(2)“读经讲经”课比重过大。(3)各级各类学堂尽管无明确的等级限制,但进入大学堂须“保人”“具保印结”“保人在京”等客观上限制了普通民众进入高等教育的机会,无形中维护了教育的封建等级性。(4)广大妇女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5)对教职员和学生规定了许多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禁令和严厉的惩儆条例,显示了较强的封建专制性。(6)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业程度奖励相应的科举功名,未割断与旧教育体制的瓜葛。总的来说,清末学制包含了资本主义和封建性因素,是传统性和近代性的综合产物。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