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评述“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指导思想。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洋务派实践活动的基本方针,体现在洋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在洋务学堂的招生和遴选留学生时注意汉文、经学有根柢者,在教学内容上曾国藩等强调要“查考中学、西学,分别教导„„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宣讲圣谕广训„„”。这各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洋务运动时期,封建传统教育处在中国教育的主体地位,封建旧文化充斥整个社会,“西学”动辄受到守旧派的指斥。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在不危及“中体”的前提下侧重强调采纳西学,这既是洋务派的文化教育观,也是洋务派应对守旧派的策略。事实上,在“中体西用”形式下,“西学”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西用”的范围也不断延伸,并逐渐纳入新的成为,促进了资本主义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此原则下实施的留学教育和举办的新式学堂也给僵化的封建教育体制打开了缺口,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教育结构。但当“西学”传播的重心由科技领域推进到涉及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领域,由物质文明层次进入精神文明层次,直接冲击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纲常伦理等“中体”核心部分时,“中体西用”的提出无疑又阻碍了其推进。因此,“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是“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它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