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王廷相如何论述“真知”与实践的关系?
-
对“真知”的探讨是宋明理学知行观的重要内容。理学家无不以为自己的知即是真知,而真知就是指能落实到行之知,不能行之知则必不是真知。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在气学派思想家看来,又事实上取消了行的地位,故必须对此提出批评。
王廷相不同意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但也不赞成程朱的知先行后。在他看来二者的弊病是“皆不于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实践是王廷相知行观的基础范畴和评价标准,他据此认定王学和朱学都是脱离实践的“有害”之学。事实上,自宋以来,学者们虽然都追求“真知”,但因其税离实践,结果走向了歧路。故只有“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人的认识活动包括知指导行和行检验知的全过程,“真知” 只能产生于实行践履之中。
所以,王廷相不止在理论上强调知行兼举,而且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实地实事的仔细考察,纠正了不少前人的认识谬误,从而使他的“真知”说也就更具有力量。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宋明心学的天人观有什么特点?
- 如何理解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 论道德选择中的意志自由。
- 如何理解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
- 主观责任
- 新实证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
- 康有为的“天予人权”是一种怎么样的学说?
- 简述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
- 论道德品质的形成。
- 简述莱布尼茨“预定的和谐”的学说。
- 王弼是如何论证他的“以无为本”观的?
- 如何认识魏晋玄学的“名教与自然”之辩?
- 试析“可检验性”的含义及意。
- 李翱是如何论述他的“灭情复性”说的?
-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 如何理解汉唐哲学的“性三品”说?
- 怎样正确看待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 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 简述巴门尼德区分“意见之路”与“真理之路
- 什么叫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