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1)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联系。从联系来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的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罢了。
(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首先对人力资本理论给予理论阐述而获得特定
-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
-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学论在课程设置上的主要
- 学校产生的条件:一是();二是文字的出现
- 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
- 18一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
- 简单述评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思想。
-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柯尔伯格认为,学校德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
- 杜威集中探讨道德教育问题的一本书是()
- 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训练师范生或在职教师
- 明代以后,()被规定为考可取的固定格式,
-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是什么?
-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
- 教育的终身化是()教育的特征。
- 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的支配,也与社会的发
- 一个经常违纪的学生被调到一个风气良好的班
-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
- 在中国教育史上,最早较为系统地用马克思主
- 日常性班级活动有班级()、值勤、班级自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