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如何看待名称繁杂、流派纷呈的隶体书法?
- 隶体书法是我国文字、书法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它独踞中国文字、书坛五六百年,而后又代传有绪,经久不衰。其作品蔚为大观,美不胜收。由于历史久远,加之文言、语法的变化,在书体的名、实方面有些混乱。但就其整体而言,还是递变有绪、脉络分明,所以统称为隶书。在其前期,即由篆书向隶书转化的时期,一般称之为秦隶或前期八分。这是隶书的幼年时期。其特点是似篆似隶,笔画由圆转变方折,但波挑尚未形成,粗细变化不大,其结体仍以细长为多。此时,中国的文字书写还没有进入有意追求意态情趣的阶段,虽具有独特的艺术面貌,但并非有意的艺术创造。中期,即在东汉的中后期,是隶书的成熟鼎盛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由于盛行厚葬,故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之风日炽,且书家的社会地位大有提高,开始出现了以书法名世的人,如杜度、崔瑗、张芝等。人们在书写碑文及书法作品时,有意追求情调、趣味,把书家的个性熔入书法艺术作品,并有意追求其艺术变化。书家辈出,碑、碣林立,流派纷呈,争奇斗艳,形成了中国文字、书法艺术史上的新高峰,具备了隶书的全部典型特征。现在人们常说的隶书,多指中期的汉隶。晚期隶书,后人多称八分,产生于由隶书向真书转变的过渡时代,即魏晋南北朝时代。这个时期,隶书典型的扁方结体和蚕头雁尾的用笔逐渐消逝,行笔、结体向楷书演化,是一种介乎隶书与晋楷、魏碑书体之间的书体。其特点是点画形态方起方收渐多,结体近乎正方或略长。是方块汉字逐渐定型的奠基时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简牍、写经,和部分碑刻即属此类作品,亦可称之谓后期八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