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下面是中外教育家关于教育的论述: 苟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 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上述说法中的不尽科学之处。
- 以上几种说法均存在片面的问题。苟子和洛克的观点均属于外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这种观点虽然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但却完全否定了遗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因而是片面的。卢梭的观点将人的教育类同于植物的形成,将教育简单化,没有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片面的。康德的观点过分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同样没有认识到遗传、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是片面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下列对气质的看法,正确的是()
- 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体现在()
-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在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
- 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有( )
-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
- 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教学
- 学生可以从群体差异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其
-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
-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处于
- 习惯与技能不同。
- “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 小丽开始对小白鼠害怕,渐渐地对白色毛茸茸
- 空想
- 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和
- 在学习了新知识之后,遗忘内容的百分率最大
- 课的类型按任务一般可分为()。
-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把食物称为()
- 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
-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