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结合我国实际,对可供选择的操作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有准备金和基础货币。
(1)准备金。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的主要传递指标:法定准备率的变动直接导致准备金的变动,再影响到中介指标;再贴现率的变动即通过昭示作用影响市场利率,也通过影响再贴现贷款数量影响商业银行借入储备;公开市场业务则通过债券的买卖影响商业银行的非借入储备再影响中介指标。商业银行准备金越多,其增加贷款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准备金的增加,意味着市场银根宽松,反之则意味市场银根紧缩。因此,以准备金为操作指标,有利于监测政策工具的调控效果,及时调节和有效控制其方向和力度。
准备金有不同的计量口径:准备金总额、法定准备、超额准备、借入储备、非借入储备等。借入储备是指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通过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贷款形成的储备,非借入储备则是指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形成的储备。不同的准备金指标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我国在1998年3月21日对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以后,将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二为一,同时,将法定准备率下调至8%。这样,超额储备便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一个主要的操作指标。
(2)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被称为“强力货币”和“高能货币”,充分显示了其在货币创造中的重要作用。由于货币供给总量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或货币乘数变动可预测的情况下,控制住基础货币也就控制住了货币供给总量。基础货币是由准备金和流通中现金组成,二者均是货币创造的基础。因而,作为操作指标,综合考虑二者在内的基础货币比只考虑其中之一的准备金更为有利。特别是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现金流通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控制基础货币显然比单纯控制准备金更为重要。
此外,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总量还取决于货币乘数是否稳定可测。在我国,据统计显示货币乘数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经常波动的一个变量。这必然影响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总量的效果。不过,货币乘数的变动还是比较有规律的,一般在短期内变化不大,基础货币因而是基本可预测的。由于我国目前货币乘数相对稳定,基础货币在货币供应总量形成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对存款货币银行的贷款能力有决定性影响。在基础货币中,现金这一指标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其可控性越来越低,尽管我国目前仍实行现金管理,但这种管理的有效性正在递减。鉴于此,我国目前将现金纳入货币供应量的层次目标体系之中进行监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中央银行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
- 简述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涵义。
- 股票市盈率
-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什么?
- 公开市场政策发挥作用应具备哪些条件?
- 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
- 货币政策是一项总量经济政策,因此可以调整
- 各国都依据各自的情况采取措施保持中央银行
-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经济体制里,国家实行货
- ()是在综合四大账户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为
- 如果中央银行预期将有大量资金流入商业银行
- 货币政策要兼顾两个目标存在困难,下列选项
- 中央银行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有何目的与
- 我国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改革后的中央银行制度
- 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 认识时滞
- 2003年3月,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又进行
- 非偿还交易为财政账户的“线上”项目,是为
- 中央银行在外汇储备经营中,主要面临()三
-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调节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