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比较中西悲剧的异同
-
一、界定悲剧
(1)作为一种戏剧类型
(2)作为人类生活中的悲剧性
作为悲剧意识——悲剧意识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生存面临的挑战——现实的悲剧性转化为悲剧意识必须在理性的前提下经历三重剥离:
①悲剧意识产生的剪接需要理性,但又是对理性的叛离。
②悲剧意识的产生要剥离现实的悲剧性所带来的宗教意识。
③悲剧意识的产生要剥离哲学意识——悲剧意识的内涵
二、悲剧意识是人类文化因境的一种暴露
①悲剧意识又把暴露的文化困境从开式上情感上加以弥合。形式弥合是指,通过某种文艺形式,表达了人类文化困境。
②所谓情感弥合是指,通过某种文艺形式,使人们内心的情感有了依附物,达到了心理平衡,对困境境产生了韧性的承受能力。
这就是中西悲剧意识的不同形态
(1)中国悲剧意识是柔性的、内心的、情感的,是悲诗,属于保存型文化;
(2)西方悲剧意识是刚性的,外露的,行动的,是悲剧,属于进取型文化。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对于文化,费孝通曾经提出我们应该了解我们
- 接受理论将它的重点放在“四要素”的哪一点
- 比较文学研究的四个跨越包括()
- ()在《典论•论文》中把文体
- 被称为俄国“比较文学之父”的是()
- 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哲学家()首创的哲学
- 在比较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法美两个学派
- 明确提出翻译要使读者有类似反应的翻译理论
- ()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以
- 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
- 首先指出“比较”是一种所有的批评和科学都
- 钱钟书提出,中国比较文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格义
- 因作品中流露出哲学思想,而被成为“舞台上
- 影响研究
- 朱光潜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不包括()。
- 媒介学
- 缺类研究
- 比较文学学科体系构成(重要)
- 怎样理解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请举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