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训诂学课程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
-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独立地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如《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其中的“怨女”的“怨”字,乃蕴积之意,不可误解。通“蕴”。《新序•杂事》:“后宫多幽女者,下民多旷。”《荀子•哀公篇》“富有天下而无怨财”,杨倞注:“怨读为蕴,言虽富有天下而无蕴蓄私财也。”
(2)、较好地解决中学语文课本中古典作品的语言文字方面问题的能力刘基《卖柑者言》“而独不足子所乎?”“所”字不同教材和文选注解释不同。应当“意”讲。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所”作“意”义用例》例证甚多。《汉书•佞幸董贤传》云:“上有酒所,从容视贤笑,曰:‘吾欲法尧禅舜何如?’”王先谦《补注》:“酒所”为“酒意”也。
(3)、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初步开展汉语历史词义研究和中国传统语言学研究的能力。如《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的“无相忘”由于有人译为“咱们互相不要忘记”,它应为“我不会忘记你”,“相”为偏指性副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说文•口部》:“咽,嗌也。
- 简述声训应注意哪些问题?
- 试述训诂学重要著作十部。
- 简述刘淇《助字辨略》的优点。
- 简述训诂学的唯物的原则。
- “可怜陌上离离草,一样逢春各短长”中“可
- 声训
-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
-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弋言加之,与
- 训诂学不等于词义学。
- ()等都是秦以前的狱名。
- 解释虚词的著作主要包括哪些?
- “间”由缝隙义引申为短暂文,其引申类型为
-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
- 《类篇》是模仿《说文》而作的字书,其部首
- 古籍文句在传抄过程中多出了字称为()。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句中“可怜”
- 洪诚总结清人在训诂学上的三大贡献是什么?
- 训诂的内容除词义解释和文意训释外还有()
- 古注的阅读对训诂实践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