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画论]诗情与画意
  • 作为一种评画标准,是苏轼首先提出的。到了后世成为民族艺术的传统特色。情指情趣,意指意境,都是艺术家们所要表现的人生韵致,是他们与自然相通而又相融的那种精神感受。作为文学的诗和作为艺术的画,都是艺术家们表现这一感受的依托,所以中国的诗画可以结合。
    诗画早期的结合,是画以文学作品为题材,如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即是根据曹植《洛神赋》所创作的。到了唐代,诗人为画题诗,画家以诗作画,这种情况已屡见不鲜。这种结合方式在宋代画院科举试题中还可以看出来,如当时的题目“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都是以诗为题让画家作画,以考察画家的构思立意是否巧妙。
    诗画结合的另一种形式是王维开创的“画是无声诗,诗是有声画”。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善于在诗中表现画的意境,在画中表现诗的情趣,诗画已经融为一体,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种诗画艺术的交融状态,表明人们的审美活动已经深化到“神交”的高级阶段。但王维自己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宋代由于禅宗思想的影响和理学的兴起,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大幅度深化,因此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此后就成为一种评画标准。“诗中有画”是指诗的意境鲜明如画,“画中有诗”是说画中有一种诗的意境美,诗画都描绘一种境界,书法一种感情。久而久之,诗情画意成为传统美学艺术标尺之一。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