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析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
-
1西方文化的冲击: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与西方文化长期隔绝的环境中发展的,它虽然没有停滞不前,但却发展缓慢,它的迅速变化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的,这显然是因为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结果。
2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西方近代文化,当西方文化涌来时,它常表现出相当顽固的拒斥态度,但是它并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在它的内部也存在着某些因素是有活力的,它们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也起了积极作用,并且经过转型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因素包括:
(1)经世思想
这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孔子在创立儒家学派时就提倡一种积极用世的精神,后世儒家继承了这种精神,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学派中,经世精神也有强弱显隐的不同。
(2)变易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丰富的变易思想,儒家经典之一《易经》就是一部专门讲“变易”哲学的著作,它通过八卦推演,阐明了万物都是在阴阳两种势力的矛盾运动中变化发展的道理,对后世影响很大
(3)民本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仅儒家而言,孟子的“民贵君轻”说一直为后世儒者所继承和发展,尤其是明清之际,使之具有了某些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们所继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活力因素不止以上所列举的几点,此外,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深沉的忧患意识等也都极有意义,在近代文化变革中都起了重要作用或有重要发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河图洛书说”代表文字的()。
- 以下太守的权利中,不正确的是()?
- 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西方文化的最高成
- 简述20世纪中国文化的三大主要思潮。
- “杀青”是哪项古代工艺中的一道工序:()
- 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
- 2011年左右,印度人口的增长率大概是中
- 春秋战国时期科技领域的成就主要有()。
- 《世界人权宣言》第三条规定中不包含以下哪
- 周人的“贱业”概念指的是()
- 试述儒家的义利观
- 社会意识形态指的是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
-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山林庙堂之分来看,山林文
- 提出“尚力”、“节用”、“兼爱”、“天志
- 人类服饰是人区别去动物的独特创造,其功能
- 礼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提出重建礼教最早始于
- 我国最早对度量衡进行系统说明的著作是()
- 《礼记》认为服丧三年是适应人情,表明人因
- 儒家思想中,对仁的要求包括()。
- 中医的“针灸”对人体穴位有很深的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