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合成氨的工艺条件如何确定?
-
(1)操作压力
压力对氨合成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就现有的催化剂而言,反应温度不能太低.受平衡限制,氨的合成率不高。从热力学分析可知,提高压力对反应平衡及速率均有利,因此,在工业生产中,氨的合成必须在高压下进行,压力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平衡氨含量增加,反应器生产能力越高。压力高可使设备体积缩小,但压力过高,压缩总功反而增加,且对设备的材质、制造技术等要求更高。实际上氨合成的最佳压力由原料气的压缩功、循环压缩功、冷冻功来全衡决定,选择适当的高压可使总功降低。
(2)操作温度
氨合成反应为一可逆放热反应因此存在最适宜反应温度Top。在反应初期(即反应器中催化剂床层入口处),由于反应物温度高,反应速率是很快的,而到反应末期(催化剂床层出口端),反应物温度降低而产物温度增高,致使反应速率较慢,对床层的每一区间来说,都存在一个最适宜温度,在此温度下的反应速率比其他温度下的速率快。所有最适宜温度点的连线称为最适宜温度曲线。根据最适宜温度曲线随原料转化率变化趋势来看,反应初期最适宜温度高,反应后期最适宜温度低。
(3)合成气体的初始组成 由
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可知,其对氢氮比的要求是不一致的,就反应速率而言,不同氨含量下,有一个最大的瞬时速率,存在一个最佳的氢氮比。实验证明,循环气中的氢氮比为2.5:1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出口氨含量,即使在高压下,最佳氢氮比也明显地偏离化学计量值。实际上,从反应初期到快接近平衡,其氢氮比的最佳值都是在变化的,而在生产操作中不可能随时补充氢气。而采用化学计量值作为初始进料的氢氮比,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不大,与最佳氢氮比时的反应速率相差不很大,又能满足快接近平衡对氢氮比的要求。故一般认为当压力在9MPa~98MPa下,最佳平衡氨含量时的氢氮比是3:1左右。 合成气体中惰性气体含量,较高时对平衡和反应速率都有不利影响,会降低氨的合成率。新鲜气中惰性气体含量仅0.5%~1%,但因为合成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未反应的氢氮气体要循环使用,因而循环气中会积累一定最的惰性气体,对中压合成系统,其含量应控制在16%~20%,低压合成系统控制在8%~15%。循环气中的氨含量,即合成塔进口氨含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其值越高,氨净值越小,合成效率越低。循环气体中氨含量的高低,取决于分离系统的效率。在工业生产中用冷凝温度来控制循环气体中的氨含量,一般低压法为2%~3%,中压法为2.8%~3.8%。
(4)空间速度
空间速度直接影响氮合成系统的生产能力,空速太小,生产能力低,不能完成生产任务。空速过高,减少了气体在催化剂床层的停留时间,合成率降低,循环气量要增大,能耗增加,同时气体中氨含量下降,增加了分离产物的困难。过大的空速对催化剂床层稳定操作不利,导致温度下降,影响正常生产。故空速的选择~般根据合成压力、反应器的结构和动力价格综合考虑。低压法常取5000~10000h-1中压法取15000~30000h-1,而高压法可达60000h-1
(5)催化剂颗粒度
在工业条件下,催化剂的内扩散对氨合成反应的影响十分显著。减少催化剂的粒径,可提高其内表面利用率,但床层阻力降增大,对于轴向流动的合成塔,由于床层高,阻力大,应采用较大的颗粒,而对径向流动的合成塔,气流阻力较小,可采用较小颗粒的催化剂,以提高其内表面利用率。当然采用球形催化剂最好,其效果会显著提高。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合成氨的反应塔冷却工艺中,下列说法正确
- 松香类树脂是常用的增粘剂。松香的主要成分
- 环氧树脂性能指标(),环氧当量。
- 乙炔发生器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
- 简述胶束的结构。
- 〝钛白粉〞的主成分是:()
- 介电陶瓷应具备哪些性质?只要用于哪几方面
- ADI和LD50分别是指()和()。
- 功能树脂有哪些合成方法?
- 乙烯直接氧化生产乙醛的“一步法”中,为什
- 检验水平越高,抽样检验的样本量比例越大,
- 荧光颜料是如何产生荧光的?荧光颜料分几类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与EO加成数有何
- 美国脂肪酸工业中,用于日用化工行业的约占
- 常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测定的元素是(
- 在菌落总数的检验中,检样从开始稀释到倾注
-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是多元醇
- 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合成色素有10种,它们
- 测定三聚磷酸钠含量时,生成的沉淀要用热水
- 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有哪些主要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