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科学研究中有哪些科研不端行为和不当行为?
  • (1)科研不端行为:国际科技界将严重违反基本的科学诚信的行为称为科研不端行为,这种行为与科研违规行为、科研越轨行为的内涵十分接近。从国内外情况看,科研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第一,违反科学界通用的道德标准,或严重背离相关研究领域的行为规范;
    第二,不端行为是蓄意的、明知故犯的或是肆无忌惮的;
    第三,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的错误或者观点的分歧综上所述,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可从以下简图加以理解:

    美国联邦政府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
    美国联邦政府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是:“涉及杜撰、篡改、剽窃行为,或者严重背离科学界普遍认同的其他行为”(《美国联邦法规》第42篇50条A款)。但是,研究诚信办公室的调查发现,许多指控都涉及到“对数据的解释或判断存在的实际差异”问题,而这些问题都被排除在了美国国家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下属的公共卫生署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之外。研究诚信办公室还发现,有些“剽窃”指控实际上是以前的合作者之间在著作权和信用方面的纠纷,而研究诚信办公室认为这不在公共卫生署的定义范围之内。当然,如果指控涉及到可能存在的财务问题、其他违规行为、犯罪行为或民事纠纷(如骚扰指控),那么研究诚信办公室将把这些指控转交给其他合适的联邦办公室或机构。
    中国科学院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
    2007年,中国科学院发布《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明确将科研不端行为进行定义,并分为以下几类:
    1.在研究和学术领域内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包括:编造数据;篡改数据;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
    2.损害他人著作权,包括: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如将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未经本人同意将其列入作者名单,将不应享有署名权的人列入作者名单,无理要求著者或合著者身份或排名,或未经原作者允许用其他手段取得他人作品的著者或合著者身份。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如将他人材料上的文字或概念作为自己的发表,故意省略引用他人成果的事实,使人产生为其新发现、新发明的印象,或引用时故意篡改内容、断章取义。
    3.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划,包括:未经许可利用同行评议或其它方式获得的上述信息;未经授权就将上述信息发表或者透露给第三者;窃取他人的研究计划和学术思想据为己有。
    4.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包括: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表;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将基于同样的数据集或数据子集的研究成果以多篇作品出版或发表,除非各作品间有密切的承继关系。
    5.故意干扰或妨碍他人的研究活动,包括故意损坏、强占或扣压他人研究活动中必需的仪器设备、文献资料、数据、软件或其他与科研有关的物品。
    6.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包括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滥用科研资源,用科研资源谋取不当利益,严重浪费科研资源;在个人履历表、资助申请表、职位申请表,以及公开声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故意隐瞒重要信息。
    (2)科研不当行为:科研不当行为(QRP)是指,虽然违反科学的目的、精神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基本道德原则,但没有直接触犯明确规定的研究活动的道德底线的行为。科研不端/不当行为有时也成为学术不端/不当行为。
    科研不当行为的特征主要为:
    第一,科研不当行为以明确不违反科学共同体规约为前提,更不是一种违法行为。科研不当行为是在遵守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在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它是在合规范围内的不当,对于合规范围外的科学不当行为已属于科研不端行为。科研不端行为首先就是对科学共同体规约的破坏,而科研不当是科学研究者在其自由裁量范围内所为的行为,因此它本身并不违规。
    第二,科研不当行为虽然不是科学共同体规约所明确禁止,但它是不合理的,具有不合理、不公正、不合乎科学道德的特征。一个科研行为之所以是科研不当行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违反了科学的目的、原则和精神,所作出的科研行为不公正、不适当、不合科学道德。
    从数量上来看,科研不当行为远较直接的科研不端行为要常见。例如,美国的一项调查统计,43%的教员反映有同行将大学资源不合理地用于私人目的,大约三分之一的教员反映有同行在研究论文上不当署名,22%反映有同行忽视草率使用数据的情况,15%反映有同行在当数据与自身先前的研究不一致时不出示该数据。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