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概述民主革命时期土地立法的历史发展。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是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中国共产党就领导人民开展土地革命,在以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又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土地政策,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关于土地问题的方针政策,决议、法令和法规,共同构成了让人民民主政权的较为完整的土地法律体系,对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共14条。其主要内容是:规定了没收土地的对象和范围,即所有地主、豪绅、军阀、官僚及其他大土地私有主的土地、房屋、牲畜、农具,没收富农的土地和多余的房屋、农具、牲畜。废除一切口头和书面的租佃契约,一切高利贷债务无效。规定了分配土地财产的对象、原则和方法,即一切贫农、雇农、苦力及乡村其他劳动人民,不分男女,均有同等分配土地的权利,实行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并选择最有利于贫农中农利益的方法。关于土地权属的规定,即一切水利、江河、湖泊、牧场、大山林,由苏维埃管理,以利于贫农、中农的公共使用,桑田、竹林、茶山、鱼塘等,和稻田、麦田一样,分配给农民使用。
第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为了贯彻和实现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进行了调整。中共中央于1937年2月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宣布“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正式决定以“减租减息”代替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和财产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根据党的新土地政策和原则,各根据地民主政权先后制定了土地法规,如1938年《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1939年《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1940年《山东省减租减息暂行条例》、1941年《晋西北减租减息暂行条例》等等。这些法规主旨相同,主要内容是:一是保护公私土地所有权;二是规定减租交租的原则和办法并保障佃权‘三是规定了减息交息的原则与办法并保障低利借贷。
第三,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要求各级党委和解放区人民政府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作为“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但是由于当时国共谈判尚未公开破裂,因而该指示带有某些温和色彩和不彻底性,对于开明绅士和一般地主给予了较多的照顾。1947年7月至9月,全国土地会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10月10日颁布施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共16条,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彻底改革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第二,规定没收征收土地财产的对象和范围。第三,团结中农和保护工商业者的利益。第四,确定土地改革的合法执行机关和保证土地改革的措施。第五,规定了若干特殊的土地及其财产的处理办法。第六,规定了土地分配中若干特殊问题的处理办法。如对一般的乡村工人、自由职业者及其家庭、家居乡村的人民解放军、民主政权及人民团体的人员及其家庭、地主及其家庭、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国民党政府官员、国民党党员及敌后其他人员、汉奸、卖国贼及内战罪犯等的土地分配原则和办法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明朝简化税制“()”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
- 大清会典
- 唐律中的五刑包括流、死()。
-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发生了许多发展变化,对
- 以下不属于《北齐律》篇目的是()。
- 《大明律》共有()。
- 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
- 宋初凡大理寺审判的案件,经刑部复核后,须
- 夏朝的监狱叫()。
- 汉律六十篇的构成中,不包括以下哪部法律?
- 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汉朝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
- 春秋时期,晋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 按秦时的标准,男子高()为成年。
-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特种刑事法庭。
-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对买卖田宅牛马的
- 简述汉代的春秋决狱。
- 试比较《钦定宪法大纲》与《十九信条》。
- 为维护封建尊卑,主奴关系,秦律将诉讼分为
- 《大清商律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