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
伊斯兰教大约于唐代初年传入中国,而后才逐步发展。
唐宋时期,来华的阿拉伯商人逐渐增多,他们在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其中不少人就侨居在中国的京城和沿海城市。由于信仰伊斯兰教,需要经常做礼拜,就比较集中地住在一处,形成所谓地“番坊”,并于坊中建清真寺,于附近建公共墓地。这些人在华久居,其后裔就成了中国的穆斯林。
到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领兵西征,西域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众和一部分伊朗人、阿拉伯人被迫东迁到中国的内地。这些人主要充当元军士兵,战时作战,平时屯田,后来则在中国定居,与当地居民结婚生育,繁衍人丁,逐步形成回族,史书上称为“回回”。他们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一带,河南、山东、陕西、云南等地也有不少。开始时,他们还保留原有的姓氏,后来就陆续改用汉姓,如元代诗人丁鹤年就是回回人。元朝统治者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上层人物也比较重视,不少穆斯林在元朝政府中担任各种不同的官职;元朝政府还为回回子弟建立回回国子学,为各地穆斯林建立清真寺,因此有“元时回回遍天下”的说法。
到明代初年,回回已经形成民族共同体,伊斯兰教由原来的个体信仰变为一种民族共同体的信仰,大大扩大了社会基础,成为中国宗教信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茶文化。
- 唐以后为()时期。五代指()所建的后梁,
- 先秦时代,有一种立在公园中测定日影、以确
- 中国古籍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前者是
- 都江堰首先凿通了挡住岷江水路的玉垒山,称
- “名、字、号”的“号”
- 明中叶以后,元杂剧衰落,陕甘一代的民间曲
- [画论]形与神的问题
- 简述方志的种类。
-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家思想更多的代表了
- ()是在云南发现的,距今170万年,是中
- 中国的宫殿建筑,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其中以
- 九州
- 唐太宗的昭陵规模宏大,据记载,原内陵冢四
- ()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主
- 我国现存最早的纸写本书籍是晋人写的《()
- 复试的作用主要是()、()和()。
- ()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定都()。东汉
- 汉武帝时开创了“()” ,设
- 简述科举制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