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画论]形与神的问题
-
中国画注重气韵和神似,注重表现对象物的神态,书法艺术家所获得的意趣,至于对象物的形态反而在其次。但并不是说不要形似,因为没有一定的形态,神态也无从表现,所以艺术上常讲“神形兼备”。这里所说的“神似”,是指艺术创作的主导精神和艺术欣赏的主导趣味。
最早提出形神关系的是顾恺之的“传神论”,但真正把这一见解加以精深发挥的是欧阳修、沈括、苏轼等人。欧阳修率先提出“古画画意不画形”,并且认为“萧条淡泊”的意境比“飞走迅速”的禽类更难表现。沈括十分赞同这一观点,还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责其间形象位臵,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这正是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阐明画贵神韵的道理。苏轼也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还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气意所到”。宋代诗人陈与义与苏轼有相同的观点,他在《水墨梅》的诗中说:“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苏陈二人俱都强调画的神似。这些思想对后世的绘画理论和艺术有很大的影响。如元代画家倪瓒主张作画要“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明代画家徐渭也主张“不求形似求神韵”,而且创“大写意”画法。清代以后对这一理论阐述有了新的发展,石涛说“名山许游未许画,画比似之山必怪。变幻莫测懵懂间,不似之似当下拜。”所说“不似之似”正是画家所要表现的那种艺术境界。这一思想被齐白石所继承和发展,他提出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把绘画的真谛说的非常明白。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科举的弊与功过。
- 我国在()时期已经设有专门主管水利工程的
- 简述方志的种类。
- 明代“三大针灸巨著”是()的《()》、(
- 明朝时,意大利传教士()来到中国,与徐光
- 清代绘画有两种风格,一是(),二是()。
-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
- 简述塔的出现的演变。
- 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有哪些?
- 戏曲的剧种主要有()等,剧作家有汤显祖、
- 宋代盛行()。所谓“()”,就是辗转翻刻
- 文化的核心是()。一般把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 伊斯兰教的拜功每天要礼拜五次,分别叫()
- 汉字主要有哪些造字法?
- 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
- 民俗颜色
-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是()时制定的()。
- 佛教的创始人,传入中国的时间?
- 元代由中央政府在()设立了()。
- 中国古代五个音阶的总称是“五声”,又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