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材料三 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是以儒学代替以前的佛教作为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汉学是日本西洋学发达的起点。这里所说的“汉学”,包括以儒家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学问和技术方面的学问两个方面。……中国儒学在日本不像在中国那样拥有社会基础,而且没有同科举结合,所以,它一开始就作为思索的学问而发展,而且平行地存在着几种学说。 ——伊田嘉家《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 请回答: 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
- 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朝:朱熹等吸收佛道教义,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的主体地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
- 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
-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
- “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提出:“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
- 明清时期产生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思
-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
- 有人阅读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后
- “熹平石经”是东
-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
- 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
- “功虽疏必赏,过虽近必诛”、“奉法者强,
-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
- 荀子提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
-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
- 下列对几位思想家的相关评述,错误的是()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
-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