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除极化型肌松药和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的作用机制。
- 1、除极化型肌松药:此类药物为非竞争性肌松药,其分子结构与Ach相似,能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胆碱受体结合。产生与Ach相似但较持久的除极化作用。使神经肌肉接头后膜的NM胆碱受体不能对Ach起反应,从而使骨骼肌松弛。
2、非除极化型肌松药:此类药物为竞争型肌松药,这类药物能与Ach竞争神经肌肉接头的NM胆碱受体,但不激动受体,能竞争性阻断Ach的除极化作用,其本身不能引起效应。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酸化尿液可以使碱性药物再吸收(),排泄量
- 下面属于一线抗结核药的是()
- 口服维拉帕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 伴有心衰的心绞痛患者不宜选用()
- 目前临床上首选的镇静催眠药是巴比妥类药物
-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有哪些类型?各举一代表
- 简述强心苷的药理作用。
- 药物代谢涉及的反应?各个反应包括?
- 影响药物消除t1/2的因素有:()
-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
- 红霉素的不良反应有()
- 写出10个以上氨基糖类抗生素,简述该类药
- 气雾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能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使蛋白合成
- 利多卡因的pKa是7.9,在pH6.9是
- 羧苄青霉素的有效治疗浓度为150mg/L
- 零级消除动力学
- 举例说明肝药酶活性和血浆蛋白结合率对药物
- 卡托普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 简述磺胺类的抗菌机制;甲氧苄氨嘧啶(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