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放火罪是什么?它的构成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划分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
(一)概念和条件: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条件:
1.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放火焚烧公私财物,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4.犯罪主观方面:故意。
(二)划分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放火罪与失火罪的界限(区别):
1.主观方面不同。放火罪是故意犯罪;失火罪是过失犯罪。
2.在客观方面成立犯罪既遂的标准不同。放火行为只要发生足以造成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的危险,即使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后果,也构成放火罪既遂;而失火行为必须实际造成了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才能构成失火罪。放火罪与以放火方法实施的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放火是一种具有相当破坏性的危险方法,经常被犯罪人用作进行破坏性犯罪的手段。这就应当注意划分放火罪与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根据特别规定优于普通规定的原则,对以放火的方法实施法律明文规定的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应以法律规定的罪名论处,如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等,而不能认定为放火罪。
放火罪与以放火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等其他犯罪的界限。
区分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等其他犯罪的关键在于:
第一,在主观方面,是否具有放火的故意,即行为人是否明知其放火行为会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该结果的发生。
第二,在客观方面,放火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放火案件中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区分放火罪一罪与数罪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放火行为既造成人员伤亡,也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这时所发生的结果,都是放火罪结果加重犯的成立要件,故只成立放火罪一罪。
第二,行为人基于特定的犯罪目的,以放火手段实施故意杀人、故意毁坏财物等犯罪,既发生了行为人预期的危害结果,又危害了公共安全的,属于想象竞合犯。只能成立一罪。
第三,在司法实践中,放火行为往往用以在实施犯罪后毁灭罪迹,如果犯罪人毁灭罪迹的放火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则成立放火罪,对犯罪人应当以其所实施的犯罪与放火罪实行数罪并罚;否则,不成立放火罪,该行为是其犯罪行为的继续,可作为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法定刑一般可分为()、()、()等三种。
- 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 犯罪主观方面就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
- 什么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
-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
- 甲扬言杀害乙的全家,乙报案后公安人员即尾
- 职务侵占罪
- 王某经人介绍与汤某相识结婚。婚后,两人常
- 赦免
- 对于策动、胁迫、勾引、收买()、()、(
- 限制加重原则
-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
- 刑法学
- 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对象是指依照《中华人民
- 参加()或者接受(),或者为敌人指示()
- 什么是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其构成特征是
-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其()减轻或者免除处
-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体现的是()
- 什么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