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大清律的制定和发展。
-
清律的制定和发展大体有四个阶段,包括顺治三年《大清律集解附例》、康熙《刑部现行则例》、雍正三年《大清律集解》、乾隆五年《大清律例》。
(1)《大清律集解附例》。顺治三年清朝第一部法典《大清律集解附例》初步完成。该律沿袭明后期形成的“集解附例”形式,律例并行。这部法典虽然有很多缺陷,律颁较匆忙,因袭明律过多,但作为清朝第一部正式颁行的国家大法,对于稳定当时社会秩序起着重要作用。
(2)《刑部现行则例》。由于《大清律集解附例》诸多弊端日益显露,为弥补其不足,顺治十二年编订了《简行则例》。康熙继位后,继续顺治朝的律例修订工作。康熙十九年完成《刑部现行则例》二百六十余条,之后又继续进行厘正、修订。现行则例的修订是清代立法从简单因袭明律到结合本朝实际立法的开始。
(3)《大清律集解》。雍正三年,颁布第二部法典《大清律集解》。其律文及注释都有增损改易,律条调整为436条,尤其是每条律文后增加总注,标一“注”字。总注对本律文的立法意图、量刑原则,法理精神、执行要点等均作出尽可能详细的解释,力图统一对律义的认识以及对法条的适用。雍正三年律不仅规范律文,而且条例附于律,将条例分为原、增、钦定三类。共计824条,并在凡例中规定了它们的适用顺序,即“刑官遇事引断,由钦例而增例、而原例、而正律”。
(4)《大清律例》。乾隆五年,清朝颁布第三部法典《大清律例》,是为清律的定型,由于例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该律进行了一些调整:改以律条为门,取消了雍正律的钦定例、增例、原例的区别,全部条例分门别类按年代顺序排列于律文之后,总计1049条。篇目仍依明律,分名例、吏、户、礼、兵、刑、工七篇。《大清律例》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传统法典。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唐代的律书始作于()。
- 宋朝的申明,指尚书省和中央其它官署对某事
- 唐律规定,对“义绝”须强制离婚。
- 简述秦朝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方面的立法。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
- 简述中国古代离婚的理由、类型和限制。
- 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
- 田里不鬻
- 清末制定的一部单独的民法典叫做()。
- 宋朝的廷行事,即判案的成例。
- 誓是夏朝的一种法律形式。
- 汉代的买卖契约叫“质剂”,凡买卖关系的确
- 清末立法的特点是()。
- 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
- 《中国土地法大纲》
- 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
- 简述夏代“天讨”、“天罚”的神权政治法律
- 北洋政府的审判机构除了有特别法院、普通法
-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城关睡虎地十
- 试述唐朝《贞观律》的主要变化。